聚焦“雙一流”中國高校人才高峰論壇 5月28日清華大學召開
http://teacher.eol.cn 來源: 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 作者: 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 2016-05-31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訊) 5月28日,由中國教育在線和神州學人聯合主辦的2016聚焦“雙一流”中國高校人才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雙一流”建設中的人才工作,旨在匯聚國內高校管理者,共同探討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工作的新趨勢和新舉措。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在線執行總編、中國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負責人吳報華主持。來自全國各地60多所高校的人才工作負責同志,聽取了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原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白剛先生等嘉賓的主題報告,主辦方負責同志陳志文、楊亞南,以及快速發展的高校代表佛山科技學院校長郝志峰,學者代表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俞俊生,高校人才工作代表華東師范大學人才辦主任錢海峰分別做了主題發言。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 李志民
2015年11月,《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頒布?!斗桨浮访鞔_了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建設與改革任務。高校既是《方案》的受益者,又是《方案》的主要執行者。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位嘉賓和代表圍繞“雙一流”建設中的人才工作這個主題而展開。
作為主辦方的中國教育在線和神州學人,一直致力為中國高校和海外人才搭建交流的平臺和渠道,并基于為高校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做好服務的考慮,特別聯合了國際頂級學術資源——美國《科學》雜志及其線上平臺,以及國際最知名的學術出版機構——wiley ,為高校服務,服務高校引才,并為之組織了系列人才活動,此次論壇只是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陳志文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就高等教育的挑戰與人才工作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雙一流”的創建離不開對現實高等教育的發展思考,只有基于現在,才能遠看美好未來。
神州學人總編輯 楊亞南
神州學人總編輯楊亞南以精辟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指出,新時期高層次人才,必須具備使命感,才能在高?!半p一流”的創建過程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相關理念引起與會代表的共鳴。
李志民主任就“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教授”做主題報告,報告特別提到,對于一流大學的評價沒有統一標準,但是社會認知是明確的。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比較的概念,理論上的世界一流大學應該在各種指標比較下都是一流的。中國的大學沒有培養出美國總統,美國的大學也很少培養出我們的中央委員,因此,沒有絕對的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只能是在一定范圍內相對其他同類大學的比較而言,是在一定評價指標下的相對排名靠前而已。
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更多地體現為舉世公認的水平、地位和卓越成就,對世界范圍的才子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不僅要有世界一流的辦學實力,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培養出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還需要擁有在若干領域對科學和技術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杰出教授,享有崇高的學術聲譽。
判斷一所大學是否為世界一流大學有一個簡單標準,是否為全世界所公認。外國學生是否愿意來留學,一個指標就可以斷定這所大學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學。外國留學生數量是一個客觀指標,一所大學正式注冊讀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占到該校學生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就可以說這所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
李志民主任特別提及,從ESI設置的22個學科領域分布看,整體上偏重基礎學科,但對大學的學科建設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建設有一定指導意義。中國大陸高校的基礎性學科在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排名中繼續保持優勢:化學有105所高校,工程學有99所,材料科學有78所,物理學有35所,植物與動物學有33所,生物學有38所、農業科學有34所、藥理學有32所。另外,他談及一個概念,自然指數(Nature Index,NI)僅能評價四個學科領域的學術影響,是不全面的,我們不能以此作為衡量指標。
關于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李志民強調,世界一流大學對應的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為精英教育階段,上大學是少數人的特權;培養學術精英和統治者;大學具有共同標準和相似性等等。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的標準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公平和質量是兩個重要指標。當高等教育發展到普及階段,社會追求的是性價比。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該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精英教育階段逐漸形成并沿襲保持下來的。在精英教育階段,全社會集中人力財力資源保重點,并逐步造就了一些著名大學。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不再是供人們仰望而成為多數人必需時,再集中資源為少數人辦成幾所大學時,有違社會公平原則,會受到多數人的詬病。
除此之外,一流大學的建設離不開一流的人才,一流大學離開一流學科,而一流學科需要一流教授做支撐,這些均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最后,李志民指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要有大樓和大師,現代大學的大樓是必備條件,因為理工科需要實驗條件,規模大,復雜程度高,需要團隊合作和國際交流。而一流教授的四條標準更是缺一不可,國際會議上有聲、國際期刊上有文章、國際學術組織中有地位、國際獎項有名次。
佛山科技學院校長 郝志峰
作為經濟發達省份廣東的地方院校,佛山科技學院校長郝志峰,有著遠大的目標,作為學校領頭人,他致力于構建“人才特區”、筑夢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推出了諸多務實的舉措,并與當地產業結合,發揮特色優勢,與經濟緊密結合,必將成為人才在學術上建功立業的樂土。
原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 白剛
有著幾十年駐外經驗的原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白剛先生,則從長期與人才的交流與工作中有所體悟,并就人才與環境進行深入的分析,這對于高校的人才工作,對創建“雙一流”高校有著非?,F實的作用。
華東師范大學人才辦主任 錢海峰
作為高校負責一線人才工作的錢海峰,是華東師范大學人才辦主任,他有著人才工作最深切的感受,也最直接面對各類人才,同時關乎高?!半p一流”建設最核心人才的入口。華東師范大學地處上海這個國際化都市,詳細闡述了學校的人才戰略、人才理念、吸引人才的有效措施,以及在“雙一流”建設中的人才新政策、新機制和新布局,學校很好的發揮了區域優勢,如何匯聚一流人才,向一流大學堅實邁進。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論壇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中國教育在線聯合《神州學人》、《Science》、Wiley、學術橋、中國教育網,六方合力,傾力打造中國高校人才工作系列論壇、校長談人才活動,聚焦“雙一流”建設。通過訪談形式,系統介紹中國高校在“雙一流”建設方面的努力和舉措,采訪數位大學校長,展現校長眼中的“雙一流”建設思路和引才理念。通過對高校學科平臺發展情況的介紹,向全球科研人才展示中國高校強烈的人才需求和廣闊的發展舞臺。
活動向世界發出聲音,通過六大媒體平臺,針對性的覆蓋和影響全球高端科研人士、海外留學生,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此次人才論壇,正是系列活動的開篇,論壇與校長訪談將制作成專題,同時在《Science》等六大平臺全球發布,助力高校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和“雙一流”建設工作,在高校建設中國與世界“雙一流”過程中貢獻媒體的力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